18033440012

欢迎访问深圳市国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官网!

24小时服务电话:

行业动态

为您提供专业,快捷,满意的认证咨询服务

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行业动态 >> 服务器3C认证申请 3 次被打回?7 套材料 + 3 个送样技巧!一次过
详细内容

服务器3C认证申请 3 次被打回?7 套材料 + 3 个送样技巧!一次过

时间:2025-10-22     作者:国为检测

“工程师,我的 200 台塔式服务器认证申请又被打回了!这是第三次了!” 深圳某服务器厂商的张经理凌晨发来消息,附带的驳回通知里写着 “关键元器件清单未标注 3C 证书编号”—— 就因这一个细节,他的认证流程已耽误 1 个月,原本敲定的电商机房订单直接被竞品抢走,损失超百万。

这绝非个例!服务器类产品认证申请驳回率高达 42% ,其中 “材料不全” 占比 58%,“流程错配” 占比 27%。更扎心的是,某地 2025 年专项检查中,有 18% 的企业因 “获证后未按要求维护” 被暂停证书,导致产品下架。

很多人把 3C 办理当成 “填表格、送样品” 的体力活,却不知每个环节都藏着 “致命细节”。今天用 12 年认证实操经验,把服务器 3C 办理的 “申请 - 检测 - 审厂 - 获证后监督” 全流程扒透:材料怎么备才不返工?送样有哪些隐形要求?审厂到底查什么?看完这篇,保你一次过,不花冤枉钱!

服务器3C认证

第一部分:申请环节 —— 别让 “材料坑” 绊住第一步,驳回率 42% 都栽这

申请是 3C 办理的 “敲门砖”,看似简单的 “填表交资料”,实则是最容易翻车的环节。张经理的悲剧,根源就是没搞懂服务器认证的 “材料特殊性”—— 普通电子设备的材料清单根本满足不了要求。

1. 两类申请方式:网上申请更高效,但细节不能省

3C 申请分书面和网上两种,现在 90% 的企业选网上申请(通过 CNCA 指定机构官网提交),但千万别以为 “线上提交就万事大吉”。

(1)网上申请:3 个 “必填项” 别漏,错一个直接驳回

登录中国质量认证中心(CQC)等指定机构官网后,需填写 3 类核心信息,每类都有服务器专属要求:

产品信息:不能只写 “服务器”,要细化到 “2U 机架式通用服务器”“嵌入式工业控制服务器”,同时标注额定电压、电流、功率(对应上一篇讲的范围判断,避免申请错类别);

企业信息:生产厂商需上传营业执照 + ISO9001 证书,进口商额外提供报关单 + 代理协议,证件有效期必须覆盖申请周期(比如申请时离营业执照到期只剩 1 个月,会直接被拒);

认证范围:明确勾选 “服务器” 对应的产品类别(CCC认证目录中属于 “信息技术设备” 09 类),别误选 “计算机” 类别,否则后续测试标准不符,全流程作废。

某互联网公司就栽过这坑:网上申请时误选 “计算机” 类别,等测试到一半才发现标准不对,只能重新申请,多花 2 周时间 + 3 万测试费。记住:申请类别跟产品范围必须严丝合缝,上一篇划的 “必做 / 豁免红线”,此刻就要用上!

(2)书面申请:适合复杂型号,但需 “线下预审”

如果是系列服务器(比如同一架构下的 2U、4U 机型)申请,书面申请更灵活,但要提前联系认证机构做 “线下预审”。某厂商没做预审,直接提交 10 个型号的书面申请,因 “型号差异说明不清晰” 被驳回,重新整理材料花了 1 周,错过订单交付期。

2. 材料准备:服务器专属 “7 件套”,少一件都不行

普通电子设备的材料清单对服务器来说就是 “残次品”,必须按 “7 件套” 准备,每一件都有 “魔鬼细节”:

(1)基础资质:营业执照要 “带二维码”,过期等于白交

核心要求:营业执照副本需在有效期内,且经营范围包含 “服务器生产 / 销售”(进口商可写 “电子产品进口”);2025 年起,必须提供带二维码的新版执照,旧版扫描件会被直接退回。

避坑点:某厂商提交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只有 “计算机配件”,被判定 “无服务器生产资质”,花 2 个月变更经营范围后才重新申请,订单早飞了。

(2)技术文档:电路图要标 “关键元器件位置”,别给 “半成品”

这是服务器认证的 “核心材料”,比普通产品要求严 10 倍:

说明书 / 规格书:不能只写功能,要附 “安全操作指南”(比如接地要求、散热间距),且必须标注 GB 4943.1-2011 标准号;

电路图:需包含 PCB 布局图、电源原理图,重点标注变压器、熔断器等关键元器件的位置和型号,某厂商给的电路图没标熔断器型号,审核员无法判断是否符合安全标准,直接驳回;

关键元器件清单:要列清电源适配器、主板、CPU 等部件的厂家、型号及 3C/CQC 证书编号,缺一个编号就打回—— 张经理的第三次驳回,就是漏了电源适配器的 3C 证书编号。

(3)样品资料:铭牌要 “激光雕刻”,贴纸不行

铭牌标签:必须包含产品型号、额定电压电流、制造商、3C 标志位置(预留),且要用激光雕刻或蚀刻,贴纸式铭牌会被判定 “易脱落,不符合安全要求”;

样品清单:系列申请需提供 “典型样机”(比如选 2U 机型代表全系列),但要附 “型号差异说明”,明确不同机型的部件区别,某厂商没写差异说明,审核员要求每款机型都送样,多花 5 万测试费。

(4)其他辅助材料:工厂调查表要 “数据真实”,别瞎填

工厂调查表:需填写生产设备(如贴片机型号)、检验设备(如耐压测试仪精度),数据要与实际一致,2025 年无棣县市场监管局检查时,就有企业填的 “耐压测试仪精度 0.01V”,实际只有 0.1V,被判定 “虚假申报”,认证直接作废;

生产能力声明:要承诺 “批量生产产品与样机一致”,需法人签字盖章,不能代签。

第二部分:检测环节 —— 送样不是 “寄快递”,这 3 个细节决定成败

申请通过后进入检测环节,很多人以为 “把样品寄给实验室就行”,结果反复整改、多次送样,耽误时间又花钱。2025 年数据显示,服务器检测不合格率达 35% ,其中 80% 是送样前没做好准备。

1. 送样技巧:样机要 “带全套配件”,别当 “裸机” 寄

(1)样机代表性:必须跟批量生产一致,别搞 “特供样”

实验室测的是 “样机是否代表量产产品”,如果样机是 “特供版”(比如用更好的绝缘材料),后续监督检查时发现不一致,证书会被吊销。某厂商为过测试,给样机用了 0.9mm 绝缘层(量产是 0.7mm),获证后被抽查发现,罚款 20 万 + 证书吊销。

(2)配件要齐全:电源、线缆一个不能少,漏了重寄

服务器的电源适配器、数据线、接地线缆必须随样机寄送,且要跟清单上的型号一致。某厂商漏寄接地线缆,实验室无法测接地电阻,等补寄花了 3 天,耽误整个流程。

(3)包装要合规:贴 “易碎 + 测试样机” 标签,避免损坏

样机运输中损坏是常事,包装要加泡沫缓冲,贴 “易碎品” 和 “测试样机,勿拆” 标签,某厂商的样机被快递拆箱,线缆丢失,重新寄送花了 1 周,错过客户的交货期。

2. 测试配合:整改要 “抓重点”,别盲目返工

(1)检测周期:服务器通常 2-3 周,加急要 “提前沟通”

普通产品检测 1 周够了,但服务器要测安全、EMC、温升等多个项目,周期 2-3 周,急单要提前跟实验室申请 “加急服务”(需额外付费,约加 50% 费用),某厂商没提前沟通,等了 3 周才出报告,订单被取消。

(2)整改技巧:先问 “核心问题”,别瞎改

检测不合格后,实验室会给 “整改意见”,要第一时间问清 “核心不合格项”。比如 EMC 辐射超标,别直接加屏蔽罩,先问工程师 “干扰源在哪”—— 某厂商的 1U 服务器辐射超标,工程师查出是风扇转速过高,降速后直接合格,花了 1.5 万;要是瞎加屏蔽罩,得花 8 万。

(3)次数限制:别反复整改,3 次不过可能被拉黑

很多认证机构对整改次数有限制(通常 3 次),超过次数会被判定 “产品不符合标准”,甚至进入 “黑名单”,1 年内不能再申请。某厂商的防火测试反复不过,第 4 次整改时被拒,只能重新设计产品,损失超 20 万。

第三部分:审厂环节 —— 不是 “走过场”,这 5 个地方是检查重点

检测通过后进入审厂环节(也称工厂检查),这是 3C 认证的 “落地关”,2025 年有 22% 的企业栽在这里。很多人觉得 “审厂就是看看环境”,实则是 “合规大体检”,细节藏得极深。

1. 审厂前准备:按 “3 个清单” 自查,别等审核员挑错

(1)文件清单:质量手册要 “包含 3C 要求”,别用通用版

需准备质量手册(明确 3C 认证产品的质量控制流程)、检验记录(如绝缘测试记录)、元器件采购台账(要能追溯到 3C 证书);

某企业用的通用质量手册,没提 3C 要求,审核员直接判定 “质量体系不健全”,需要整改后重审,多花 2 周时间。

(2)设备清单:检验设备要 “校准合格”,过期等于没设备

生产设备(贴片机、焊接机)和检验设备(耐压测试仪、万用表)都要在校准有效期内,需提供校准证书;

无棣县市场监管局检查时,就有企业的耐压测试仪过期 3 个月,被判定 “无法保证产品质量”,证书暂停。

(3)现场清单:生产线要 “标识清晰”,别乱堆物料

3C 认证产品要单独分区生产,贴 “3C 认证产品” 标识;

关键元器件要单独存放,贴 “合格” 标签,某企业把合格和不合格的电源适配器混放,审核员判定 “质量控制混乱”,整改花了 1 周。

2. 审厂重点:5 个 “必查项”,一个都不能漏

审核员会按 “产品一致性、质量控制、标识使用” 三大维度检查,其中 5 个点是 “必查项”:

(1)元器件一致性:采购的元器件要跟清单一致,别换厂家

审核员会查采购台账,对比 “清单上的电源适配器型号” 和 “实际采购的型号”,某企业为降成本换了没 3C 证书的电源厂,直接被判定 “产品不一致”,认证失败。

(2)检验流程:每道工序都要 “有记录”,别口头说

需提供进货检验(元器件测试记录)、过程检验(焊接质量检查记录)、出厂检验(接地电阻测试记录),缺一个记录就扣分;

某企业只有出厂检验记录,审核员无法判断过程质量,要求补充记录,重审花了 1.5 万。

(3)3C 标志管理:要 “专人负责”,别随便贴

3C 标志需专人保管、登记领用,贴在铭牌预留位置,不能贴歪或模糊;

某企业的 3C 标志贴在散热孔上,被判定 “影响散热,不符合安全要求”,整改后重贴花了 3 天。

(4)不合格品处理:要有 “返工记录”,别直接丢

不合格产品要单独存放,有返工、报废记录,某企业把不合格主板直接丢了,没记录,审核员判定 “质量追溯体系缺失”,需要整改。

(5)人员资质:检验员要 “持证上岗”,别随便安排

负责安全测试的检验员需有 “电工证” 或相关资质,某企业让普通工人做耐压测试,审核员判定 “人员不具备资质”,需培训后重审。

3. 审厂后应对:整改要 “快准狠”,别拖延

(1)轻微不合格:7 天内提交整改报告,别超期

如果是 “记录不全” 等轻微问题,7 天内提交整改报告(附整改照片)即可,某企业拖延到第 10 天提交,被要求现场验证,多花 5000 元。

(2)严重不合格:30 天内整改 + 现场验证,别敷衍

如果是 “产品不一致” 等严重问题,需 30 天内整改,然后申请现场验证,某企业整改不彻底(换了电源但没更新台账),验证没通过,证书被暂停。

第四部分:获证后监督 —— 证书不是 “终身制”,这 3 个坑会让你丢证

拿到 3C 证书不是结束,而是 “合规持久战”。2025 年数据显示,15% 的企业因获证后管理不当丢证,其中最常见的是 “关键元器件变更不报备”“监督检查缺席”。

1. 证书维护:变更要 “提前报备”,别自作主张

(1)产品变更:元器件换型号,要 “重新测试”

如果更换电源、主板等关键元器件,必须提前向认证机构报备,做 “差异测试”,合格后更新证书。某厂商没报备就换了电源,监督检查时被发现,证书吊销,已销售的 100 台服务器被召回,损失超 30 万。

(2)企业变更:地址或法人变了,要 “更新证书”

工厂搬迁、法人变更需在 30 天内申请证书变更,某企业搬迁后没更新地址,审核员按旧地址没找到工厂,直接暂停证书。

2. 监督检查:每年至少 1 次,别缺席

(1)检查频率:每年 1 次常规检查,随机抽查

认证机构每年会对获证企业做 1 次监督检查,内容跟审厂类似,重点查 “产品一致性”。2025 年就有企业缺席检查,证书直接被吊销。

(2)抽样测试:可能抽量产产品重测,别侥幸

监督检查时,审核员可能随机抽 2-3 台量产产品送实验室重测,某企业量产产品的绝缘厚度比样机薄 0.1mm,重测不合格,证书暂停,整改花了 10 万。

3. 证书注销 / 暂停:这些情况会丢证,别踩红线

暂停情形:监督检查不合格、关键元器件变更未报备、未按要求使用 3C 标志;

吊销情形:虚假申报、产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、暂停后未整改;

2025 年某企业因 “虚假申报元器件证书”,证书被吊销,且 3 年内不能再申请。

第五部分:避坑指南 ——12 年经验总结,这 4 个误区别再踩

结合 12 年服务器认证实操,总结 4 个高频坑,帮你少走 90% 的弯路:

1. 别选非指定机构:CNCA 名单外的,花再多钱也白搭

3C 认证必须找 CNCA 指定机构,某厂商图便宜找了非指定机构,花 4 万做的 “证书”,海关不认,重新找 CQC 做花了 6 万 + 2 周时间,滞港损失超 10 万。查机构是否合规,直接上 CNCA 官网查 “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名录” 。

2. 别省预测试:送样前自己测,能省 50% 整改费

送样前找第三方实验室做 “预测试”(测接地电阻、EMC 辐射等),提前整改。某厂商没预测试,检测时 EMC 超标,整改花了 8 万;如果预测试,花 1 万就能搞定。

3. 别瞎填资料:工厂调查表、元器件清单要真实

虚假申报的代价是 “证书作废 + 罚款”,2025 年已有 12 家企业因虚假申报被列入黑名单,得不偿失。

4. 别忽视监督:获证后不是 “一劳永逸”,要建台账

建立 “元器件采购台账”“检验记录台账”“变更报备台账”,每年监督检查前自查一遍,别等审核员挑错。

总结:服务器 3C 办理,是 “细节战” 不是 “流程战”

最后想跟张经理这样的从业者说:3C 认证办理的核心不是 “走流程”,而是 “把每个细节做到位”—— 张经理要是提前核对关键元器件的证书编号,就不会驳回 3 次;那些送样前不做预测试的企业,看似省了 1 万预测试费,实则赔了 8 万整改费 + 订单损失。

对企业来说,正确路径是:准备材料(按 7 件套清单核对)→ 选指定机构(查 CNCA 名录)→ 送样前预测试→ 配合检测整改→ 审厂前自查(按 3 个清单)→ 获证后建台账(盯变更 + 监督) 。

2025 年数据中心建设加速,服务器合规要求只会更严,办理 3C 别再 “凭感觉”“碰运气”。要是你不知道关键元器件清单怎么列、预测试找哪家机构,都能找我聊 —— 帮你把 “返工成本” 变成 “一次通过的效率”,让证书拿得快、用得稳!

上一篇:服务器3C认证标准范围和测试项目介绍

下一篇:没有了

客户服务

联系方式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

18033440012

深圳市国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


咨询热线:18033440012

业务联系人:杨先生

公司地址: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黄田社区锦文数字谷北座108

本网站信息版权为国为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粤ICP备13056570号-3



seo seo